黄梅戏知识介绍

黄梅戏知识介绍

唱腔

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,委婉清新,以明快抒情见长,分为两大类一小类,即主调、花腔、阴司腔,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

1、主调又称正腔,是黄梅戏中常用的板腔系统的唱腔,有平词、二行、三行、火工等。其中,平词在整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,为一板三眼,故又名"缓板"、"平板";曲调严肃庄重,优美大方,变化多而适应性强。二行非独立腔体,须依附于平词或其它曲调;用于表达戏剧人物的激动心情或用于叙事。三行是二行的压缩型,节奏较快,速度是黄梅戏唱腔中最快的一种,属快板型,1/4节拍,又名"快数板",多用于人物心情激动之时。八板、火工均为有板无眼,八板速度较慢,传统唱腔每句八拍,故名"八板",依其速度有"慢八板"、"快八板"之分,再快就称"火工"、"流水"了。八板、火工常与平词、二行、三行联用,形成节奏的对比,以表达人物愤懑、恐惧、急躁等情绪。

2、花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,如"夫妻观灯"、"蓝桥会"、"打猪草"等小戏,都有各自专用的一至数首曲调,间以锣鼓。除个别戏有旋宫转调外,一般都是几首曲调保持在同一宫调里,形成简单的联曲体。这些唱腔相对独立,保有民歌、小调特色,未向板腔化发展,其调式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皆有,但以征调式运用最多,羽、宫次之,商、角再次。另外,介于平词类和花腔类之间有一彩腔,原为当地花鼓的唱腔,早期曾用来向观众讨彩,故又称"花鼓调"、"彩腔"。

3、仙腔(又名道腔、道情)、阴司腔(又名"还魂腔"),多用于祭祀或神话剧,后打破使用界限,有人把其列入主腔范畴。

03

音乐

黄梅戏最初只有大锣、小锣、扁形圆鼓等打击乐器伴奏,即所谓"三打七唱",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,7人演唱。传统的锣鼓点质朴、洗练,常用的有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九槌,和十三槌半、四不粘(又名"一字锣")、蛤蟆跳缺、凤点头、三条箭、推公车等。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、十三槌半、七字锣、叫锣等。后陆续吸收了京剧中的《三枪》、《大开门》、《小开门》、《枯皇天》等曲牌,编创了一些新锣点。后来,艺人们吸收了一些民间吹打及道教音乐中的《游春》、《琵琶词》等曲牌,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,并逐步建立民族乐器为主、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增强音乐表现力,使黄梅戏伴奏音乐逐步丰富起来。

来源:中原看戏网 微信:gh-ec76dd08954e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2014巴西世界杯回顾:震撼赛事、经典瞬间与历史性胜利分析
约彩365官方下载安装

2014巴西世界杯回顾:震撼赛事、经典瞬间与历史性胜利分析

📅 07-12 👁️ 203
炉石传说磁力怎么用
beat365体育官网

炉石传说磁力怎么用

📅 07-17 👁️ 6142
美研申请必看!GT成绩到底起到什么作用?优弗教育
约彩365官方下载安装

美研申请必看!GT成绩到底起到什么作用?优弗教育

📅 07-17 👁️ 5155